中國玉雕大師顧永駿
國畫和玉雕的融會貫通
印象中,和玉打交道是一件特別高雅的工作。都說玉是有靈性的,想必也會感染到雕玉的人。果然,顧永駿和想象中一樣,穿著得體,談吐文雅,謙遜近人。
從1962年到現在,顧永駿和玉打交道已有45個年頭。換言之,他已經被玉浸潤了整整45年。中專畢業后,當時21歲的他進入了揚州漆器玉石廠學徒。開始是在車間里從事雕刻,從開玉到琢玉,一步步熟悉著玉石的紋理、脈絡。
顧永駿出身于畫家家庭,父親是省國畫院畫師。小時候,就是在父親的揮毫中慢慢成長起來的??上У氖?,顧永駿對父親的中國畫并沒有完全繼承下來。但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中國畫布局、立意、構圖的各種理念,還是在他的意識中埋下種子。顧永駿的玉作,也以山水、人物居多。
父親去世后,顧永駿忽然感到“家中的大樹倒地了”,從那時開始,他認識到,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他都必須要真正獨立起來。
工作上,他開始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不甘落后;生活中,他到處收集散落在外的父親畫作,臨摹后又返還給別人。
提到這段生活,顧永駿用了“無比艱苦”四個字來形容。
結婚后,夫妻倆和兩個孩子擠在16個平方米的房間里。自己每晚研習時,都要用紙把燈罩起來,輕手輕腳地,不想打擾孩子們的休息。他還大量閱讀古典書籍,增加文學修養?,F在,顧永駿的絕大部分玉雕作品都會雕刻著一首古典詩詞。
恢復失傳200年的“山子雕”
從眾多玉雕師傅中脫穎而出,顧永駿靠的是恢復了失傳200年的“山子雕”。故宮博物館內,曾有揚州師傅雕刻的“山籽雕”作品《大禹治水圖》,被譽為“國寶”。
“山子雕”是玉器的一個品種,其創作保留了鵝卵石形狀的天然外形,以各種人物和詩詞典故為內容,施以山水花草、飛禽走獸,用圓雕、浮雕、鏤空雕的方式雕刻出玉器。這種源于宋、盛于清的絕技也已失傳很久。
從1978年開始,揚州玉器廠就成立了攻關小組,力求恢復“山子雕”,四五年后,攻關小組只剩下顧永駿一人,他不斷從揚州文物商店借來明清時期的“山子雕”作品,終于讓“山籽雕”重現當世。
在顧永駿創作的各類“山子雕”中,《漢柏圖》的創作最艱辛。那是1996年的春節,廠里放假了。他獨自面對1噸重的玉石,想到了用蘇州光復鎮四棵名為“清、奇、古、怪”的柏樹為主角,再輔以文人墨客。
當時只有5天的時間,到了最后一天,他頭腦里的各個人物還沒有“各就各位”,顧永駿心急如焚,盡管北風呼嘯著,大雪飄灑著,但他還是急出一身汗。他不由得對著玉石作起揖來,祈禱這些人物能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說也神奇,仿佛是他的誠意打動了玉石,他的思路豁然開朗,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整幅作品的設計。當他走出車間時,大雪也停了,太陽也出來了,就連小鳥也開始“嘰嘰喳喳”地報喜了。
不走前人路,讓顧永駿的作品永遠充滿了新意。他所創作設計的《漢柏圖》,突破了山子雕的傳統處理手法,特別是在題材上有了較大的飛躍,以奇特的四棵漢代柏樹為主題,作品透出的寧靜、清幽、莊重、崢嶸、蒼勁的無窮理念,產生一種巨大的震撼力,讓人親之、敬之、崇之、仰之。這件無比厚重之作,又一次在全國玉器界引起了轟動。
博采眾長,勇于探索是顧永俊的最大特點。除了《漢柏圖》,他還創作出了東方之瑰寶——《聚珍圖》,被譽為國內“山字雕”第一人。
大型碧玉山籽《聚珍圖》以其構思之巧、造型之妙、工藝之精、手法之奇達到了巧奪天工出神入化的程度,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欣然為之題字“妙聚他山”,專家們認為,揚州的碧玉山《聚珍圖》是一件很難得的繼清代《大禹治水圖》之后二百年來又一件稀世珍品。
1986年10月,《聚珍圖》參加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榮獲最高榮譽獎國家珍品金杯獎,該作品現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作為國家珍品收藏并展出。
揚州玉雕并不擔心傳承
顧永駿的作品就是這樣在繼承中創新,又在創新中繼承。近年來,他創作的白玉外型雕《文成公主入藏圖》,大型白玉山籽雕《佛國圖》、黃玉《潮音洞》等都以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贏得了客商的贊譽,受到了專家及同行的高度評價。
顧永駿是一位具有較高藝術造詣的玉雕大師,在社會上也有較高聲望。他時刻關心著揚州玉器廠的興衰;他坦然地希望“長江后浪推前浪”玉雕事業后繼有人,并主動提出培養新的設計力量;他注重對青年藝徒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培養玉雕新秀作出了很大努力,由他傳授并培養的青年玉雕師不斷有新品推出,成為揚州玉雕工藝的中堅力量。
近幾年,隨著旅游市場的不斷開發和興旺,為了拓寬旅游產品銷售市場,他在發揚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一步致力于研制開發出集實用、裝飾、收藏、饋贈、紀念特點的新穎而別具特色的中小件作品,以適應不同層次旅游客人的需要和喜愛,為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玉雕工藝品銷售市場作出了新的貢獻。
現在的顧永駿已經退休,每天在家把玩玉石,自有大自在。每日與玉對話,人與玉共神游。
顧永駿說,自己并不擔心揚州玉雕的傳承,他認為揚州玉雕總是在不斷發展的,盡管會出現人才的流動,但絕不會影響整體的欣欣向榮。他帶的徒弟薛春梅,也已經成為了國家級大師。“師徒皆大師”,也成為了揚州玉雕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所獲榮譽:
1、2002年,《潮音洞》獲首屆中國玉雕作品“天工獎”金獎,
2、2003年,《漢柏圖》獲“天工獎”金獎
3、2004年,《童子觀音》獲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聚珍圖
白玉仕女
貂蟬拜月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