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民安,藝術珍品的收藏再次興起,也促使當代玉雕業迅猛發展。在傳統文化復興的大潮中,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為精髓的海派玉雕獨樹一幟,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而這種“海納百川”的氣度也吸引各地精英移師上海灘,在海派玉雕的大家庭里顯露他們的才華,成為海派玉雕的又一支新生力量。
在這支新生力量中,來自安徽的萬偉就是很有代表的一員。
辭掉穩定的工作,獨自來到上海創業,萬偉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其中的艱辛,也只有他自己才能體味。
經過多年探索,萬偉將“薄意”工藝運用到子玉的創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作品構圖巧妙,層次豐富,清新雋永,意境深邃,讓人過目難忘。
他所走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努力和思索,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完成了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并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
舍棄工作 背水一戰
安徽滁州玉器學校培養了許多玉雕人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他們走出安徽,將腳步邁向了全國。如今,經過多年的奮斗,他們已經在異鄉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并贏得了社會的尊重。萬偉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
1986年,初中畢業后,萬偉進入安徽滁州玉器學校學習玉雕。三年后,經朋友介紹,他來到一個臺灣人辦的玉器廠里工作,并很快成為廠里的技術骨干。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全國知名玉器企業——正東玉器聘請,擔任該企業所辦的玉雕學校的技術總監。
那是一段忙碌而又充實的時光,萬偉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雖然各方面待遇都不錯,但總有一個問題在心頭縈繞,讓他的心緒無法平復:是繼續留在學校工作,還是舍棄所有的一切去繼續深造。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終于下定決定,去上海學習。
他的這個想法引起了朋友的不解。學校的工作很穩定,如果一直干下去,可以干一輩子,為何要自討苦吃,重新創業呢?
面對這些疑問,萬偉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上海有很多玉雕大師,他們的技藝超群,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上海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氛圍一直是我所向往的,我希望通過在上海的學習和深造,讓自己的技藝得以提升。老本總有一天會吃光,只有積累了更多的真才實學,將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既然做出了背水一戰的決定,萬偉也做好了面對一切困難的準備。
當他來到上海時,海派玉雕界已經涌現出了一批頗有實力的新秀,競爭也很激烈。如何得到市場的認可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
“在玉雕這條路上,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只有苦學才有出路?!眻远诵判模f偉開始拜師學藝。拜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劉忠榮大師。
劉忠榮大師以玉牌的創作而著稱,他擅長以單純的刀法,主線分明,剛柔相濟,浮雕層次豐富,展現出令人驚嘆不已的氣韻與生命力。雖然只跟隨劉忠榮大師學了一年,但對萬偉來說,卻受益匪淺。
來上海之前,萬偉主要做擺件,來到上海后,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環境,他開始主攻子玉。在這期間,盧開飛對他的創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盧開飛的花鳥件做得非常漂亮,作品完整,畫面細致,工藝精巧,把玩感舒適,皮色利用到了極致,好的地方基本不動。這種創作風格影響了很多海派玉雕的后起之秀,并逐漸成為一種風格。在盧開飛的指點下,萬偉對皮色的處理漸入佳境,游刃有余。
幾年求學后,他成立了個人工作室——萬子玉雕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到玉雕的探索之中。
將“薄意”運用到子玉的創作中
薄意雕刻是從浮雕技法中逐漸衍化而來的,它猶如一幅微微浮起的國畫,取材廣泛,講求意境,人物、山水、花鳥盡在其中,情景交融,回味無窮。著名的書畫金石家潘主蘭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藝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紙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筆寫意為尚,簡而洗脫且饒韻味為最佳,耐人尋味以有此境界者?!?br/>
薄意雕刻最早是壽山石雕的表現技法,其雕刻層很淺,創作講求中國畫理,筆墨韻趣。它是具有國畫與雕刻特點的藝術,既能品賞,又適于撫玩,更耐人尋味。
經過多年的探索,萬偉將“薄意”巧妙運用到子玉的創作中,形成了個性鮮明的創作風格,走出了一條獨辟蹊徑的道路。
萬偉認為,薄意的構圖布局,注重意境和氣韻,與中國畫同理。按材施藝,因色構圖,避格取巧,掩飾瑕疵是其創作原則?!氨∫狻员∪?,以簡見長’,所以雕琢要靈活多變,洗練概括,通過各種技法的運用,表現出物體的質感和立體感?!?br/>
由于薄意淺刻如畫,耗材較少,所以特別適合于雕琢像田黃石之類的珍品原石。這就要求作者相石要精,在雕琢之前,認真研究石材的裂痕走向、皮色利用。通靈之石加上高超的技藝,薄意作品才能真正達到“心開一境技不薄,清新雋永意無窮”的境界。
萬偉從壽山石和田黃石的薄意創作中吸收靈感,使作品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韻味。業內認為,他的作品將藝與畫理融為一體,構圖巧妙,層次豐富,清新雋永,給人以深刻印象。
與玉結緣 心懷感恩
薄意把中國畫的畫理融于石頭之中,使人間萬象濃縮于方寸之間,成為一種富有人文氣息的獨特藝術,這是藝術創作者文化修養、藝術素質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積累。
對于這點,萬偉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創作之余,他注重國畫的研習,并廣泛吸收其他姊妹藝術的養分,博采眾長。對于原料,他總是以一種敬畏之心來看待,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絕不輕易動手。
“在上海,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特別是盧開飛對我的幫助最大。我希望在幾年之內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是我的期望,也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br/>
在上海打拼多年,萬偉和圈里的很多人都成了朋友,大家平時只要有時間就坐在一起切磋工藝,交流心得,這種良性互動的氛圍也在不知不覺中開拓了視野,靈感有時也會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
能與玉結緣,他滿懷夢想,能將海派風格一脈相承,他心懷感恩。如今,萬偉正處在創作精力最旺盛、思維最活躍的階段,也是能力提高最快的時候。他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玉雕創作中,用自己的創意和構思,把白玉變成生動、通靈的藝術品,對他來說,這個過程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對和田玉的未來充滿信心,事實上,從學藝開始,在玉上面我得到了很多,無論是精神上、物質上,玉都帶給我許多的滿足感,這種喜歡琢玉的心情,提升了我對工藝的要求,它讓我覺得對得起玉,玉也會回報你?!?br/>
萬偉走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努力和思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完成了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也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業。我們相信,在玉雕這條道路上,萬偉依然會執著前行,并演繹出更多生動的故事……
《朝夕相伴》
《財神》
《荷塘秋色》
《福壽如意》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源遠流長的揚州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