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頭和田玉是新疆和田人自己挖自己做的原產地正宗和田玉,在記者采訪時,“小石頭”李虎山還一直在承諾:所有玉石2年鑒賞期,2年之內無條件退換,一萬元以上玉石超過1年退款的,多退百分之十五,而且包來回郵費,這就是一個和田本土玉雕工藝師的的承諾,一個新疆兒子娃娃誠信的承諾。
提起自己結緣新疆和田玉,李虎山想了一會兒,不好意思的說自己從小喜歡古董,有一次進古董店問老板,什么最值錢哦,老板說是玉石,從此玉石就在心目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那是一份朦朧而神秘的憧憬,也是一份美好的希望,后來在高考結束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當看見新疆職業大學寶玉石專業的時候義無反顧的選擇了。
在學校里,作為一年級的他,開始按照老師的要求,從中國傳統玉文化學起,系統的學習素描、白描、美學、歷史、有機寶石的入門課,特別是張文濤老師的珠寶鑒定課,讓這位從剛開始只是純粹喜歡和田玉的小伙子,越來越沉迷與和田玉。
漸漸的,李虎山覺得這些基礎課進程太慢,直到二年級才可以接觸玉雕,李虎山有些迫不及待,為什么不能在學素描,學鑒定的同時,結合玉雕一并進行呢?李虎山的心蠢蠢欲動。終于,他下定決心——偷學。
只要平時的課程安排能夠擠出時間,李虎山經常就會出現在二年級的玉雕班里,盯著做玉雕的師兄們看,撿他們切生下來拇指大小的邊角料,只要看到哪位師兄不在雕刻機上,他立刻就拿著撿來的邊角料,根據自己心中早早就繪好的草圖,開始上手練習雕刻。對于這位陌生的“同學”,師兄們也都是一笑而過,并不與他計較太多。
但是作為二年級玉雕班的老師,看到這個陌生的面孔經常出現在班里,詢問得知是一年級的學生,就一次次的將他往外趕:“基礎知識還沒有學習扎實呢,在雕刻班里湊什么熱鬧,趕緊回去上你的課去?!?/div>
李虎山被趕出了教室。
李虎山趁老師不注意,在為某位師兄講玉雕雕刻技巧的時候,又偷偷流進了教室。
轉身看到剛被趕出教室的李虎山又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他會再次被趕出去。
“趕出去了,我過幾分鐘再溜進去,我覺得,玉雕太神秘了,有一種說不出的力量迫使我要學?!崩罨⑸接中α?,他說,老師將他趕出教室好幾次以后,也被他這種“偷藝”的精神感動,默許他在雕刻班里學習。從那一刻起,李虎山一發不可收拾,他成了老師的“跟屁蟲”,幫老師切割砂條、原料給師兄們分發,幫忙打掃教室衛生,老師也漸漸的喜歡上了這個勤奮的學生。平時,李虎山也可以和師兄們一起上課,練習玉雕,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會去請教老師,老師也開始慢慢的給他講解玉雕的小技巧。
就這樣,讀一年級的李虎山,還同時在二年級里學玉雕。被學校校長撞見之后,老師還出面為他說好話,說李虎山這小伙子玉雕潛力很大,是個可培養的苗子,就這樣,同時讀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李虎山,成了學校的傳奇。
玉界泰斗馬進貴大師耐心指導
癡迷玉雕 拜師玉雕泰斗“馬爺”
在職大學習的時候,對于玉雕行業的泰斗馬進貴“馬爺”,李虎山早就崇拜之及,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在得到馬爺的指點。
機緣巧合的是馬爺在職大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老師把李虎山這個癡迷玉雕的小伙子,向馬爺推薦。讓李虎山意想不到的是,馬爺竟然愿意和他見一面。第一次和自己心中崇拜的玉雕行業泰斗見面,看到馬爺慈善的面孔,李虎山的強壓著心中的激動。當馬爺許諾李虎山,在假期可以到自己的玉雕廠學習的時候,李虎山再也壓抑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了,除了點頭、說“好”,李虎山不記得自己當時還會干什么了。
當年7月暑假,李虎山就來到了馬爺的玉雕廠,跟著馬爺學玉雕。這讓眾多師兄弟們眼紅不已,也為李虎山癡迷玉雕的精神所感動。
跟著馬爺和當時玉雕廠的廠長姜佰東大師、李虎山從切大料開始,拉、劃、標、扣,在學校學習的基礎課程,在馬爺的親自指導下,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李虎山說:“跟著馬爺學玉雕,馬爺其實教會我們最多的,還是怎么做人,做人就要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有德行的人,有良心的人。學會了怎么做人,才能做好玉雕。”
對做人和做玉有了一個全新認識的李虎山,做玉雕時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直到2009年從職大畢業,李虎山的寒暑假和周末基本上都是在馬爺的玉雕廠度過的,在他認為,能跟著馬爺學玉雕,就是自己最大的快樂。而一直讓李虎山感動至今的是,他從大二開始,學費全部都是由馬爺、樊軍民、姜佰東資助的。
“我最早做的就是玉蟬、節節高,雖然當時作品并不怎么樣,但是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讓自己很有成就感。”李虎山說,從職大畢業后,他就正式進入玉雕廠學些玉雕,對于玉雕,瓶爐器皿的制作,馬爺要求精益求精,每次都是拿著尺子量,差一毫米都不行。馬爺偏愛他這位癡迷玉雕的小徒弟,對于自己的金銀錯工藝,也是毫不吝嗇的傳授給了李虎山。
2011年,跟著馬爺扎扎實實的學了幾年的李虎山,回到了和田的家鄉,并成立了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
與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秘書長奧巖在天工獎頒獎典禮上的合影
挖玉雕玉 一直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的探索和追尋
離開了馬爺,李虎山一直沒有忘卻馬爺教導的話“做人就要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有德行的人?!?/div>
在和田地區,掌握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銀錯工藝的,只有李虎山一個人,他也是該地區兩位玉雕工藝師之一,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和田地區加工產業特別薄弱的局面。這段時間,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玉石分會副秘書長奧巖、鄭青老師的指點下,建立大型珠寶類論壇—珠寶家園,進一步的宣傳新疆和田玉產業,推廣和田玉文化,同時根據和田地區地委行署的安排,在地區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在中寶協、自治區寶協的指導下,連續3年,認真做好和田地區玉石文化旅游節工作,聯絡全國各地玉雕大師和玉石愛好者來和田交流學習,組織和田本土玉雕企業和個人參加自治區寶協“國石杯”、中國寶協“天工獎”等活動、為和田地區玉雕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推廣和田玉、傳播和田玉文化貢獻著自己的微薄力量。
據和田地區和田玉協會常務理事,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辦公室主任魏理強介紹“只要是喜歡和田玉的愛好者的朋友或者網友,在我們官網、微信和QQ上和我們聯系或者留言想要了解和田玉,看看和田玉長什么樣子的,我們都會免費贈送和田玉樣本,小的從拇指大小的籽料、山料,大到鐲子芯那樣的,全國各地我們都會免費贈送,只需要郵費自理就可以了?!蔽豪韽娊o記者介紹說,玉石愛好者付了郵費,單獨郵寄和田玉樣品總覺得太小氣,不好包裝,最后都會用紙箱裝上一兩斤的巴旦木、葡萄干、杏干或者薄皮核桃等和田特產,隨著和田玉樣品一起免費贈送。
談到玉雕的創作理念,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玉雕工作室負責人李乾坤介紹:我們寧愿把一個把件的料做成一個戒面,也要這個作品完整,盡量的在作品上避免裂和花等缺陷的出現。
李乾坤說:“我們的作品大部分是很傳統的題材,但是我們團隊一直沒有停止對新的玉雕技法,玉雕題材,玉雕文化內涵的探索。從擅長的佛教題材到小石頭恩師的獨家絕技金銀錯,從古色古香春秋戰漢風格的博古到全新淡雅的荷花,再到簡約寫意的《撥云見日 成就大業》, 再到現代婉約派詩詞書畫風格的《江南雨巷》,再到很現代西洋風格并結合我國傳統文化的楊《貴妃出浴》,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前進著,努力著,或許現在的成就很小,但我們堅信,用不了10年,我們會成為和田玉行業里面的佼佼者。
小石頭團隊代表作---墨玉籽料望子成龍
而且,讓記者感覺到不可思議的是,小石頭的作品從來不過蠟。李乾坤認為,過蠟一個就是體現和田玉的溫潤內斂,在一個就是掩飾作品中的瑕疵,過蠟的作品把玩一段時間之后,原料原先有的裂紋花就明顯的呈現出來了。我們的作品拋光完畢就是成品了,甚至有些作品玉石粉都沒有刷干凈就到了客人手上。這樣沒過蠟的成品,剛看起來會有些毛糙,但是把玩一段時間之后,油潤度很快就出來了。
據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銷售負責人王會介紹:由于地處和田地區玉石原料的原產地,小石頭和田玉一直從事和田玉的開采,主要設計制作和田地區原產地正宗和田玉。
“我們的所有和田玉都2年鑒賞期,2年退換,單價一萬元以上玉石一年退換的,多退百分之十五,而且包來回郵費。誰缺錢了、不想要了可以直接拿作品來原價退錢。想換一個的多退少補就可以了”王會的話,又讓記者驚訝得長大了嘴巴,王會說小石頭和田玉做的是和田玉文化,講究玉德,講究良心,從開始我們就對每件作品負責,對客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小石頭團隊代表作---棗紅皮白玉籽料鐘馗納福
如今,小石頭和田玉,在李虎山的帶動下已經有20多位加工、拋光和負責后勤的一個強勁有力的團隊,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40%,平均年齡也不到30歲,這個團隊從原料到設計、加工,都恪守著精益求精態度,同時對大部分玉雕作品的設計、雕琢、拋光等過程都拍照做了記錄,可以讓喜愛和田玉的人原原本本的看到和田玉雕琢的全過程,零距離體會一件玉雕作品的誕生。
在小石頭和田玉團隊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小石頭和田玉已經發展為一家集和田玉的開采、設計、加工、直銷為一體的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依托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創作出一系列收藏傳家、升值保平安的正宗新疆和田玉精品。在整個行業和和網絡上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具有微小的影響力,被推薦為國家珠寶首飾行業協會理事單位、新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和田地區和田玉協會副會長單位,同時也很榮幸的成為外交部小禮品供貨單位。
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玉雕界最高獎“天工獎”、自治區“國石杯”以及以及和田地區“玉都杯”等獎項,多件作品被博物館收藏。李虎山個人也被評選為 “新疆玉雕工藝師”,被同行認為很有潛力的青年玉雕師。
吃水不忘挖井人,以后將會在公益的道路上一直的行走著
談到和田玉的文化內涵,李虎山說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那種心靈的溝通和感悟,這樣說起來有點虛無縹緲的感覺,但大家可以體會,茶余飯后、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倒一杯水,手里把玩著自己的玉,看著著自己的玉,由這塊玉的題材聯想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聯想到漢代許慎關于玉的“五德”,管子“九德” 和孔子“十一德” 的論述,聯想到“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聯想到孔子的“君子以玉比德(參考玉的品德做人,完善自己)”,聯想到自己的做人做事 ,感悟感慨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古人說(其實是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這就是小石頭心目中和田玉的文化內涵,玉石是文化內涵的載體,文化內涵是自己真心感悟的,不是人云亦云的。
做玉雕,推崇和田玉文化的同時,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還一直秉承公益同行。據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辦公室主任魏理強介紹,李虎山先生聯合新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在新疆職業大學成立小石頭助學基金會,該基金會主要幫助該校寶玉石專業品學兼優,家庭情況特別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該基金會一等助學金為5000元,二等助學金為3000元,三等助學金為1000元,助學金覆蓋面為所有學生的5%以上,每次助學金的獲得成員不少于10人。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動新疆和田地區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軍民共建,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每年將向駐地基層武警官兵提供10000-20000元左右的辦公、生活用品慰問一線人民子弟兵。充分發揚“民擁軍、軍愛民、軍民魚水情”的優良革命傳統,為和田地區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貢獻一點自己自己微弱的力量。
同時小石頭和田玉文化傳播中心聯合社會各界人士,籌備運營的“關注無助老人,奉獻一份愛心”的《菜籃子愛心工程》已經初步開展,該愛心工程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為貧困山區行動不便,無法到集市購買東西又無人照顧的無助老人,免費提供2斤新鮮的肉和4斤新鮮蔬菜直接送到老人的家,目前的預算是每位老人每年50斤肉和100斤新鮮蔬菜,
2014年年初的一則新聞,深深的刺激著小石頭團隊的心,某貧困山區的多名失獨老人在最近一年的時間獨自一個人去世在自己的家里,七八天甚至十幾天以后才被人發現,這個殘忍的消息觸發了小石頭和田玉團隊聯合社會各界人士在邊緣貧困和失獨老人嚴重的地區集中建立敬老院的想法,敬老院聘請專職人員,免費幫助解決孤獨無助老人的吃住等問題,讓‘老人家中逝世多日無人知’的消息少一點,再少一點。
希望通過我們力所能及所提供的一點微弱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同時也讓我們每一個人能夠感受到來自我們這個社會的溫暖和關懷。
談到自己這么做的初衷,李虎山說,自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也是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才有了今天,如今事業有小成,就要學會回報社會。當然我們也是最近2年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小團隊,能力和實力還相對比較薄弱。但我們一直會努力著,踐行者。
采訪結束,李虎山匆匆站在路邊搭車,他說得去拜訪一下馬爺,下午要回和田了,而李虎山先生的一句話這幾天一直在記者心里面蕩漾著:用自己的一顆良心對待自己的父母,愛人和親戚朋友,用自己的一顆良心對待自己的職業和事業。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上一篇:玉龍河畔長大的玉雕工藝師—許祐瑋
下一篇:不善言談的琢玉人 專訪新疆玉雕工藝師——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