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來自《玉界》電子雜志 >> 點擊閱讀
在烏魯木齊和田玉這個圈子里,博玉軒的老板柯長林被同行稱為“大俠”,一是因為他長得頗有金庸小說中大俠的風度,二是他在和田挖了近20年的玉礦,常年累月的野外生活鍛造了他豪爽、仗義的性格,大家有什么困難,他都會傾力相助。“大俠”就這樣叫開了。
初見柯長林是在他的店里。在這里,記者看到了鎮店之寶――中國玉雕大師顧永俊的幾件玉雕作品,收藏價格相當高。剛從外地回來的柯長林說,上海的博玉軒玉器店馬上就要開業了,過幾天還要飛過去。
在新疆,開山攻玉的第一聲炮響響自于田縣的阿拉瑪斯玉礦,從1982年到2000年,柯長林在這里工作了18年時間,把自己寶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蒼茫、荒涼的昆侖山。
如今,柯長林已經從采礦人成功轉型為和田玉經營者,收藏名家之作也成為他工作的重心。但是從他身上,你依然可以看到歲月磨礪所留下的烙印。
他說,要感謝十幾年的采礦生涯,它已經變成一筆寶貴的財富,讓自己受用終身……
艱苦的采玉生活
現代采玉與古代采玉一個顯著不同,就是開采原生玉礦占主要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縣建成許多玉礦,用較先進的方法采玉,使得采玉規模擴大。先后有十余處玉礦都曾開采,但規模較大者有于闐縣阿拉瑪斯玉礦、且末玉礦和葉城玉礦,其他地方如塔什庫爾干縣、皮山縣、和闐縣、策勒縣等都是曾短期開采玉礦。
在過去,古人開山攻玉,一直受開采條件和生產工具所限,是用榔頭、鐵釬、鏨子等較為原始的方法鑿石取玉,開采來的玉石自然大不了。到了近代,人們嫌這種開采方式玉石的獲取率太低,就用放炮打眼的辦法來剝離圍巖獲取玉石。
于田縣玉石礦成立于1957年,建礦初期,是在古代戚家坑礦的基礎上開采,是主要白玉產地之一。該礦位于西昆侖山之巔,海拔高4500--5000米,汽車只能通到柳什大隊,從柳什到礦山有兩天馱運小路,兩天人工背運,交通非常困難。
柯長林說,開采山玉的季節是在夏季,依礦山海拔高度和氣候狀況而有小的差異。因和闐玉礦多分布在昆侖山近主峰一帶,往往高寒多雪。所以采玉者多在5月下旬進礦,6--8月采礦,9月上旬出山。
玉礦不像別的礦石連片,而是斷斷續續地藏在巖石夾層中,礦脈真的如古詩所云如煙似霧、飄忽不定。偶爾露出的礦脈又被厚厚的巖石層包裹,每取一塊玉必須去掉大量的包在玉外的堅硬巖石。這就決定采玉人要付出十分艱辛的勞動。
談起當年采礦的種種經歷,柯長林依然記憶猶新。
“80年代開礦的條件非常差,由于海拔較高,工具和物資運到中轉站后,只能靠人力背上山去。背100公斤菜上山,最后運上去的最多只剩下30公斤。由于要在山上呆5個多月時間,蔬菜一般都不夠吃,這時候只能摘野菜充饑。”
在山上,采玉人住的都是帳篷,大家先挖一個地窩子,然后把帳篷架在上面。白天還好些,到了晚上,氣溫就下降到了零下十幾度,即使穿上厚厚的棉襖,也會覺得冷。大家只好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帳篷里,互相取暖。由于生活單調、乏味,喝酒成了大家消遣的方式,柯長林說,自己的酒量就是在這時練出來的。
通往礦點的路都是懸崖峭壁,大家踩著鑿好的坑點慢慢往上爬,稍微不小心就會跌下山去。常有人落下山溝,而摔骨折更是常事。由于要背著二三十公斤的物資爬山,常年累月下來,很多人都得了風濕、腰肌勞損等疾病。
“那時,上山采礦都沒有醫生跟隨,不得已,我只好自學醫術,慢慢地,一些常見病也能治了。在山上,如果得了感冒三天還不見好,那就比較麻煩了,由于空氣稀薄,很有可能轉為肺氣腫,一時半會也無法運下山治療。所以,大家都很害怕得病?!?br/> 柯長林說,自己最危險的一次生死考驗是五天沒有進食?!耙淮?,大雪封山,所有的食物都吃完了,我和同伴五天沒有吃任何東西,已經餓得筋疲力盡了。幸好第六天有人把食物送上來了。如果上不來,我們可能會餓死在山上?,F在想來也感到后怕?!?br/> 對柯長林來說,18年的采礦生涯也算是九死一生了,雖然沒有缺胳膊少腿,但卻留下了很多高山職業病。
上山的必經之路,稍不小心就會被水沖下去
18年的無悔付出
艱辛的勞動換回的卻是微薄的收入。80年代,合同工的工資只有一百多元,每月的補助也只有3毛錢?!皢挝辉羞^5名大專生,但上去一趟后就再也不去了,加之待遇不高,陸陸續續有人就離開了?!?br/> 如今,在新疆的和田玉行業,與柯長林有著同樣采玉經歷的人聊聊無幾。但他坦言,大學畢業時差點與采礦失之交臂。
“我大學學的是采礦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和田地區于田縣玉礦,但礦領導覺得我是大學生,吃不了苦,不想要我。沒辦法,我只好找到了縣領導。在縣領導的干預下,他們才接收我,讓我當了一名技術員。”
柯長林說,自己當時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鼓足干勁留下來,讓小瞧他的人看看,大學生一樣吃得了苦。在這期間,他依然有很多調動的機會,但最終都被他放棄了。
也許正是這種不服輸的勁頭,讓他一呆就是18年。在這18年里,他把于田所有的礦點都跑遍了。
1998年,由于政策的放松,柯長林承包了阿拉瑪斯玉礦。承包期是三年,如果這三年中采不出礦,那么,所有的付出都將化為泡影。巨大的風險讓他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
前兩年,柯長林都沒有找到礦脈,眼看著承包期將過,他開始心急如焚。
就在他準備放棄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一天,大家放完炮后就去吃飯了,吃完飯大伙都準備收拾東西下山。一個人說,要不再去看看吧。上前一看,玉礦終于采出來了。大家都欣喜若狂。最大的一塊有136公斤,我們花了半個月時間才運下山,賣了6萬塊。如果再放幾個月,就可以賣到50萬?!?br/> 柯長林說,前期他已經賠了五、六十萬元進去,錢大多都是從銀行和朋友那里借的,如果再不出礦,真的要血本無歸?!斑@一坑礦開出來,前期投入的資金就收回來了,還賺了一些?!?br/> 這是柯長林挖到的第一桶金,現在想來,真的是來之不易。
玉礦挖出來了,如何才能賣個好價錢卻成了難題。
90年代,和田玉并不想今天如此紅火,市場行情并不被看好?!拔覀兡菚r賣玉還要請人吃飯,送禮。一次,我們挖出了一塊106公斤的和田玉,買家都不愿意出高價,最多的也只出1.5萬元。我覺得賣得太便宜了,就說服一個在某公司工作的朋友以2萬元的價格買了下來。放到年底,他又以7萬元把它賣掉了,凈賺了5萬?,F在這塊料最少值100萬?!?br/> 就因為這件事,他還被人誣陷,說他私自賤賣礦上的玉石,幸好縣里幾個領導知道他當時的處境,也了解他的人品,關鍵時刻為他說了話。
在于田玉石礦的18年時間里,柯長林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的奉獻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F在,他每年都要回和田,那里的人一見到他就會熱情地和他握手、寒暄,好象多年不見的老朋友。
克里雅河是上山必經的一條河,水流非常湍急,采玉人必須依靠繩索才能過去
十幾年的苦沒有白吃
柯長林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除了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外,更主要的是對和田玉的喜愛。
“和田玉有8000年的文化,在億萬年的歲月打磨中,它們非但沒有生銹和腐化,反而變得更加溫潤。玉文化所映射出的玉德,能夠凈化每一個人的靈魂。”
也正是因為有著十幾年采礦的經歷,如今,柯長林辨識和田玉的眼光非常獨到,在圈子里都是出了名的,甚至一些玉雕大師對哪塊料摸不準也會找到他,讓他看看。
柯長林說,十幾年的苦沒有白吃,現在能夠在和田玉經營方面取得一些成績,要感謝和田玉,感謝那段艱辛的歲月。如今,他的生活已經和玉離不開了。“賣掉一塊好玉我會痛苦好幾天,連做夢也會夢到?!?br/> 見證了和田玉由受人冷遇到迅速升值的轉變,柯長林很慶幸和田玉能有今天這樣光彩的大好時光。他說,過去和田玉產量小,市場也小,現在市場大了,好玉可以說是供不應求。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田玉還會有上漲的空間。收藏和田玉也將成為他以后的工作內容。
經歷了這么多,他深有感觸地說,采玉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苦,但后來就不覺得苦了?!拔野阉醋饕环N磨礪,一種人生必經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豁達,這也是一種收獲吧?!?br/> 現在,社會上流傳著和田玉資源將枯竭的說法,對此,柯長林并不認同。他說,和田玉礦源依然很豐富,只是很多玉礦還沒有探明,開采難度也較大?!耙舱驗槠D難,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和田玉。中國有句古話,寶藏都在最艱難的地方,這是有道理的?!?br/> 一位鐘愛和田玉的人曾對記者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只有親眼看到采玉浩大的工作場面、極端艱苦的工作環境,你才知道得到一塊寶玉是何等的困難與艱辛。那些沉睡了億萬年的玉石精靈把自己藏匿起來,仿佛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躲避人的尋找。從不曾想到會在今天,它被一束束電光照亮、驚醒,帶著誰的御旨從時間的另一側現身。
結束談話時,柯長林說,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為和田玉付出了太多。現在想想,仍然回味無窮。如今,自己年紀大了,無法上山采礦了,如果身體好,一定還會上山去采?!皩τ谏?,我已經看淡了……”。
(本文由 中國和田玉網 www.23usxx.com 編輯整理提供,如需轉載,請保留鏈接。)
下一篇:古玉的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