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藏玉雕,但是對于玉雕的審美意識,卻沒有多少提高。大多數人看中的玉雕的收藏價值與升值潛力,并不重視玉雕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價值與文化共識。
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盛裝鼻煙的容器,始于明,盛于清,是集雕刻、繪畫、書法、燒瓷、鑲嵌、剔漆等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其巧奪天工的制作技藝,在收藏領域,獨樹一幟。
在中國玉文化史,花鳥件作為玉雕創作的主流藝術形式,可謂是經久不衰?;B玉雕,往往營造一情趣,用有皮色或俏色玉種雕琢更顯層次和空間感。
“北派”從地域上來說,是指指京、津、遼寧一帶玉雕工藝大師以雕琢人物群像,立體圓雕花卉、神佛、仕女和薄胎工藝著稱,形成莊重大方、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
祭拜先祖,祭奠過世親友便成了清明節的頭等大事,那么清明節的祭祀活動與玉石有什么聯系呢?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清明節和玉石的聯系。
儒家學者形成了最早的世俗玉學家團隊,他們的贊美驚天動地,把玉推舉到道德象征的高度。他們描述玉的質地堅硬慎密,色澤皎潔冰瑩,性情溫澤細潤、聲音清越舒遠。
在腰間佩掛和田玉玉蟬,諧音“腰纏(蟬)萬貫”;佩掛在脖子上的則名為“一鳴驚人”;伏臥在樹葉上的玉蟬,又寓意“金枝(諧‘知了’音)玉葉”或“守住大業(葉)”
玉和漆,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玉的使用超過8000年而未斷絕,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也出現了最早的漆器并一直流傳至今。兩者都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物質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