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在西方人眼里,不過是塊美麗的石頭,然而,在中國人這里,它卻有著特殊的不尋常之義。它已滲入這個民族的血液,把一種文明凝結之中,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一種文化積淀。
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沒有生命的,但原石在藝術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師眼里,卻是通透的,鮮活的,他們從石頭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間感受宇宙天地的廣闊,體會中國傳...
和田玉的故鄉新疆 于晉和拂過冰霜風,在輕輕歌唱誰把你送進了古代的王宮殿堂走過荒涼雪,在默默飄揚誰把你貢奉給中原的帝王將相舉目上蒼云,在靜靜游蕩誰讓你陪伴千年尸骨又重見天光啊,和田玉的故鄉在那遙遠的地...
肖生玉泛指一般動物型玉雕,而非僅指十二生肖玉。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玉器,肖生玉幾乎是一個永恒的題材,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雕。表現手法從反映動物的特征、習性,到動物的整體刻畫,以及賦予其的吉祥寓意,由簡到...
觀賞陳設玉器是戰國、秦漢時期較為多見的玉器品種。這類陳設欣賞玉器品類甚多,主要有大型的璧環類,包括出廓飾璧、圓雕擺件等,題材包 括人物、動物、車馬等;另一類是玉組板、鑲嵌玉件、玉獸頭牌飾等。觀賞陳設...
每當我翻閱自己多年前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發行的研究專著《古玉新經》一書,仍會一次又一次地贊嘆古老、深奧、神秘、多彩的中國玉文化。我認為傳承幾千年的,以玉雕工藝為載體的中國玉文化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瑰寶,完...
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淺釋過“黃金有價玉無價”的真正含義。黃金是物質財富的具體表現,而玉更多的是精神財富的一種表現。前些天在看央視藝術人生(十年王剛)欄目中,王剛是這樣講述收...
對玉之愛,往往隨著玉之魅的要挾姍姍而來,由來已久的纏綿,如饑似渴的追尋,望眼欲穿的期待。就像一個生長在海邊的人,突然見到了夢幻的海市蜃樓一般,顯得那么地激動和難舍。石之美,玉也!每當溫潤的精靈盤摸在...
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制度與精神的結晶。在500多種的文化定義中,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中華大地有著廣泛的分布,并且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時也在社會生...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她影響了整個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格局及脈絡,華夏文明從何而來,她的起源是什么,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何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些都值得我們進行探究。
中華民族用玉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古代歷史上可以看出,上起君王下至庶民都有用玉、佩玉的習慣。玉璧則是玉器中最為常見且流傳最久遠的器型之一。從新石器時代起,人們就開始使用玉璧。
從遼宋“春水玉”、“秋山玉” 牌,到明代陸子岡的“子岡牌”,再到清代以來的“子岡款牌”以至當代玉牌,無論從工藝、內容、意境、我們都會找到各朝各代特有的文化訴求和時代審美。今天,在相同的材質,相同的工...
新疆和田玉,這種奇妙而美麗的石頭,千百年來就是宗教、道德、政治等文化因素的集合體,凝結了不同時代華夏兒女的智慧——玉不琢,不成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玉雕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對這一繁榮...
“玉,石之美者?!币驗槊?,石才實現了向玉的轉化。因為玉美具有豐富的觀賞要素才能轉化為精神,從而使玉成為中國古代不可多得的載體。可見玉美學研究在中華古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的玉器市場為供市需,許多玉器的題材風格一味追求新奇、華麗和巧構,將玉器文化所推崇的理性精神和文化象征性喪失貽盡,這是現代玉器設計制作的遺憾。因此,現代玉器的題材設計也要注重“師古”,而“師古”的...
2009年底,上海玉雕“神工獎”落下帷幕,本屆神工獎強調當代玉雕創新這一主題,推出了一批精品、珍品,在業界引起了廣泛反響。賽后,“神工獎”創始人—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會會長孫敏接受了記者專訪,就“神工...